10月27日,由北京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、北京師范大學國際教育研究中心、北京明遠教育書院、北京市大興區教育委員會聯合主辦,北京金融街資本運營集團、北京大興熙誠學校、北京市大興區采育鎮政府共同承辦,為期兩天的“國際教育發展論壇2023”在北京大興熙誠學校正式拉開序幕。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、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、北師大資深教授、94歲高齡的教育界泰斗顧明遠老先生親臨會場并發表開幕致辭。
“從教育大國到教育強國是一個系統性躍升和質變,必須以改革創新為動力。”探索中國式現代化命題下的學校創新發展路徑,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;探索教與學的中國模樣,在以ChatGPT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迅速發展的背景下,為未來重塑教育,讓契合未來社會、引領未來發展的教育在師生的生命中生根發芽——“國際教育交流發展論壇2023”以學校教育的主渠道“課堂”作為研討核心,集聚了國內外學術專家、優秀教育管理者、資深教研員、中小學卓越校長和教師以及關心教育發展的企業家等社會各界人士。
上午的主旨演講,核心專家引領,理論與實踐名家齊聚: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框架研制組組長、北京明遠教育書院院長、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郭華的《創新思維何以可能?——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價值定位與教學設計》;北京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副院長、教授、北京明遠教育書院副院長、北京師范大學國際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滕珺的《現代教學的國際圖景與中國模樣》;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中學分會常務副理事長、北京大興熙誠學校創校校長朱建民的《為未來而教——熙誠學校重塑現代課堂的六點教育主張》;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與發展教席教授、諾丁漢大學教授Juliet Thondhlana《為全球勝任力而教——基本原理、關鍵概念和考量因素》,打造的是一場思想的盛宴。下午聚焦現代課堂的模樣,涵蓋四大熱點學科的觀摩課與點評,呈現的則是鮮活的教學實踐。
2天的論壇,以主旨演講、圓桌論壇、分享課“云”觀摩、專家解析課堂教學實踐案例、評課專家團復盤交流、平行論壇總結報告等豐富多元的形式,讓參會者在“理論+實踐+反思”的多元學習體驗中“共同推動教育走向未來的理想模式”,探討新時期教與學的中國模樣。
中國國際教育交流協會會長劉利民通過視頻發表致辭,他表示:本次論壇選擇以學校教育的主渠道課堂作為研討的核心,提出重塑現代課堂:教與學的中國模樣,可謂正當其時。以學生為中心,劉利民會長從“更加注重學思結合、更加注重因材施教、更加注重教學改革、更加注重新技術的正向使用”四個角度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與學提出了殷切期望,從而讓我們的基礎教育更加扎實,學生發展后勁更加充足,真正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強夯實國家富強之基。